随着网络的发达,网上有着越来越多关于诵经的视频,可以供大家学习。这是给想亲近道教的善信居士开了一个方便法门。但同时,因为传承不同,或因个人对经文的理解不同,经文经意就开始杂乱起来,善信也开始迷茫起来。有的说能读,有的说师父不过经的话,则反之有罪云云。搞的信众即战战兢兢,又无从下手..
没有师承过经能不能诵读道教经文?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现在就有,古代也存在着无师但想读经的人,所以祖师爷在古代就已经把办法告诉大家了。在《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中就告诉爱读经的人一个方法,“太上玉经隐注曰:夫道经不师受,则神不行矣。若世无法师,又无经传者,当以法信投靖治,或可密室启玄师老君,北向三拜,然后以物布施于饥乏之人,平等一心,而用经也。世有师,不须按此法也。”
对于祖师爷的建议,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诵经的方法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没有师父没有传经,他可在密室中或者神坛前向神明说明原因,北方三拜,再给饥乏的人布施一下,把心持正,就可以读经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同时也不失神圣性,可供大众学习使用。
这里面就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世有师,不须按此法也。这句话放在现在来说,就要因地制宜的讲。三丰祖师云:“不遇真师,且先读书”。经典为明道之大路,真师乃引路之明灯。无灯尚可缘路膝行,无路必然行将就木。 故若欲参师,必先通诸基础,提升己才,方明是非。
没有师父就学不了道了吗?
当然无师如暗路无灯,但摸黑儿一点儿点儿爬着走难道就走不了了吗?
“不遇真师,且先读书”。
既然暂且找不到能值得让自己真心去侍奉、去皈依、去当父亲一样崇拜的真师,那与其退而求其次找一个你自己都不一定去相信的陌生人当自己那第二个的“爹”,何不多看看书、多看看祖师事迹语录,以经为师,总不至于出什么大岔子吧!
灯也不过是给你照一下路,走还是靠你自己的那两条腿。如果你是这么依赖师父的人,那就算有了师父,再好的师父,也难修行。
自己的爹,自己的老子,自己不想着去求,两手一甩指望别人给你找、给你推荐。
那你找的到底是自己的老子,还是人家的老子?
很多人初学入道,盲从拜师,这种情况很多。多次听经,仔细体会后,会发现师诵经也有错误之处。这并不可怕(其实也挺可怕的,师父诵经出错是重罪),因为是人就会出错误,只是出错几率高低的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如果还按照经书所说,跟着师过经学下去,那岂不是错上加错?所以,读经诵经,智慧明了,通达智慧为第一位。
《无上秘要》引“洞玄空洞灵章经”称:“善信男女,香灯供养,见世光明,身入无为,受福自然。”以此可见,即便是普通的善信,只要能够清静身行、素食斋心,或与祖师殿下,或于家中静室,诚心诵读祖师经典,可以明本心、见真性,久久必得圣真感应。以诵经礼忏而普度人天,这正是在为每一位修行者结下十方善缘。不必去思忖读什么经更好、什么时间读经更有效等等具有功利性质的问题,更应该是让自己沉静下来,而去做好志一心诵持的功夫。要明白一点:诵经是我们自己的行持,功德是大道承载的因果。唯先做好当下事,世间自然有缘果。
对于信众来说,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无穷的魔考而迷失方向时,只要将躁乱的心沉静在经典之中,或是诵读、或是礼忏、或是行持,都可以使我们洞照到自身的不足。经以载道,若能明了经中奥义,便也有了悟道之方。
须知,祖师慈悲留下的万卷经文,是在为我们点亮心中的光。若心中有光,便不惧前路漫漫。祖师爷从不会因初学者的懵懂未知而降罪;一个看不懂经书的人,拾起了道教的经书,这就是亲近道缘,接引法缘的实证。这才是祖师爷的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机缘,总会有不同的法门示现给你...